Menu

关注人口老龄化,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
2022-07-26
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相对减少、年长人口数量相对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一般来说,60 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 10%或 65 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或者14 岁及以下的人口低于总人口的 30%并逐渐缩小,即可认为该国家或者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近年有学者认为,老年人应该定义为剩余期望寿命等于或小于15 年的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用单一指标难以描述老龄化特征,容易丢失许多信息,同时这些指标缺乏质变和量变的界限标准。须结合老年抚养比、老龄指数、年龄中位数和平均年龄等指标来反映人口老龄化程度。

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成因,一般认为是生育率下降和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的结果。一方面,人类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科技水平(特别是医疗水平)和防止自然灭害的能力等不断提高,这些因素必然提高人类寿命——人口老龄化的基础性因素,即老年个体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生产方式的改变对劳动力绝对数量的要求减少,社会经济结构、养老观念和生育观念的改变以及少生孩子的意愿从两性关系中变成了现实,导致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的决定性因素,即未来个体数量的相对减少。


我国老龄化

现状

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数量增长快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 年我国 60 岁以上老人为 1.9 亿,2014 年超过 2 亿。截至 2017 年底,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 2.41 亿人,约占总人口的 17.3%。联合国机构预测,自 2011 年以后的 30 年里,中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的平均增长率为 16.55%。2040 年中国 60 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 28%,2050 年 60 岁以上人口达到 4.5 亿以上,老年人口总人口占比达到 30%,到达老龄化顶峰。并预测在 21 世纪上半叶,中国老年人口将占世界老年人口的 1/5;21 世纪下半叶,中国将成为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老年人口国。
这说明中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并且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加速老龄化。
老龄化速度快
中国历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表(表 1-1)所示,只用 18 年的时间,我国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从 1982 年的 4.91%上升到 2000 年的 6.96%。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比大多数其他进入老龄化的国家或地区要快得多。同时,有关部门曾预测 2020 年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老龄化率达 16.7%,但实际情况是我国在 2017年老龄化率达 17.3%,已经超过预测比例。有关部门和专家预测,2030 年 60 岁以上人口老龄化率达 23.4%、2045~2050 年间超过 30%(进入到重度老龄化的平台期),由此说明了我国老龄化的速度非常快,这个速度是世界人口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


“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明显
我国人口老龄化是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中国 2000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 800 美元(用购买力平价换算,人均为3976 美元),收入仅处于中等偏低国家行列。目前,虽然我国经济总量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均 GDP 尚没有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在我国的某些省市甚至已经出现养老金入不敷出的情况。反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或地区,其进入老龄化的过程往往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富裕,并经历了一个相对长的制度与物质准备阶段。如欧洲、日本等国家与地区,老年人收入与储蓄积累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老人。相比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老龄化,中国是典型“未富先老”。我国在过去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间,充分利用人口红利迅猛发展了经济,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理念、社会福利政策制度与资源准备严重滞后,老年福祉政策不健全,整体上并没有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准备。因此说我们是“未备先老”。

区域老龄化发展不平衡,城乡养老供给服务发展不平衡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2012 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 33 年。
中国城乡地区因为各种原因,农村发展程度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与城市的贫富差距较大。“农村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尹成杰在第三届中国社会养老创新论坛上说:“我国有超过 5000 万农村留守老人,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进城,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农村养老特别是留守老人的养老矛盾比较突出,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6 年底,国内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约 26 张,城市日间照料社区覆盖率为 70%,农村覆盖率为 37%,城乡养老供给服务发展不平衡的情形非常严重。
空巢老人数量大,老无所依问题突出
受计划生育政策、生育观念和家庭(家族)观念的改变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影响,我国家庭向小规模化、少子化发展,家庭人口数量减少,能够留居家庭照护老年人的子女或近亲属等家庭成员急剧减少。2016 年中国人民大学数据与调查中心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陆地区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有近 50%空巢老人,其中近 1/4 老人有较强孤独感。出现部分生活能力稍好的老年人照护生活能力差的老年人“搭伴互助养老”的现象。我国老年人 90%在家中养老,老龄化、空巢化和无偶失独问题交织在一起,老年人缺乏居家照护问题十分突出。
高龄慢病老人、半失能和失能老人多,缺乏专业照护
目前中国 80 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达到 2400 万,约占老年人口的 11.1%。年均净增高龄老人 100 万,增速超过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并将持续增长到 2025 年。据预测,2025 年 80 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 1 亿。2016 年中国明确诊断的慢性病患者超过 2.6 亿人。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发病率尤其是慢性病发病率是社会平均水平的 2~3 倍,老年慢性疾病所需医疗费用巨大,大大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目前具有医养结合服务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数量不足,对老年人的慢性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开展不足,质量不高。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为 4063 万人,占老年人口的 18.3%。现阶段我国缺乏对需长期招护的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支撑,各类老年服务专门技能人员缺口达千万以上,养老机构对失能老人的照护大多还处于简单生活照顾层次,缺乏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心理、营养、辅具器具、社会工作、终末期关怀等专技服务。


我国老龄化

发展阶段

按照中国老年学学会的预测,21 世纪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从 2001 年到 2100 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快速老龄化阶段(从2001 年到 2020 年)。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新增约 596 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3.28%,到 2020 年,老年人口将达到 2.48 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 17.17%,其中,8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 万人,占老年人口的 12.37%。
第二阶段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从 2021 年到 2050 年)。伴随着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中期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 620 万人。到 2023 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 2.7 亿,与 0~14岁儿童人口数量相等。到 2050 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 4 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 30%以上,其中,8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 9448 万,占老年人口的 21.78%.
第三阶段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从 2051 年到 2100 年)。2051 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 4.37 亿,约为儿童人口数量的 2 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 3 亿~4 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 31%左右,80 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 25%~30%,进入一个重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我国老年人

服务需求

2016 年 10 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财政部在京共同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有 4063 万人,占老年人口 18.3%。从年龄结构看,老年人年龄越高健康状况越差,自理能力相对降低,退行性变化非常明显。调查结果显示,60~70 岁老人,完全自理的比例为 93.2%,部分不能自理的比例为 5.0%,完全不能自理的比例只有 1.8%。70~80 岁,完全自理的比例 81.5%,部分不能自理的比例为 12.2%,完全不能自理的比例为 6.3%。80 岁以上老人,完全自理的比例只有 54.3%,部分不能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比例分别为 26.8%和 18.9%。在我国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群体中,按照前述抽样调查中部分不能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群体的比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是一个巨大的人群,有着庞大的照护床位需求。见表 1-2

对于半失能或完全失能的老人,依靠居家养老或者社区照料中心对他们来讲都有较大的困难。目前住宿(公寓)型养老机构数量少、布局与分布不合理,服务种类单一,倾倾向于愿意接收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价格适中、有条件、有能力接收完全不能自理或者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入住的护理院、养老机构往往“一床难求”(图 1.1)。

对于半失能或完全失能的老人,依靠居家养老或者社区照料中心对他们来讲都有较大的困难。目前住宿(公寓)型养老机构数量少、布局与分布不合理,服务种类单一,倾倾向于愿意接收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价格适中、有条件、有能力接收完全不能自理或者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入住的护理院、养老机构往往“一床难求”。
在服务内容需求上,除了日常的生活照护外,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最大和最刚性的需求是医养结合服务和专业照护。老人更需要方便就医与慢性病治疗、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心理、营养、辅具器具、社会保险服务、社会工作、终末期关怀等专技服务。
养老床位不足与专技服务缺失的背后,是我国老年照护服务人才严重不足。按照 1:3 的国际惯例护理比口径推算,我国正式照护人员和非正式照护人员总计缺口在 1000 万人以上。截至 2015 年,老年服务从业人数不到 30 万人,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仅有5 万人。一线养老护理人员文化素质低、专业知识缺乏、薪酬待遇低,流失率高。前述老年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心理、营养、辅具器具、社会保险服务、社会工作、运营管理等专技服务人才更是极度匮乏。
中国养老服务业的基本矛盾是需求侧巨大需求与供给侧供给不足的矛盾。需求侧的主要矛盾在于老年人有效支付能力的不足。供给侧的主要矛盾在于福利政策、资源与投入、服务与人才的不足。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和“成功老龄化”,使老年群体过上有体面、有尊严、有质量的晚年生活,这是我国老年群体生活照护的需求状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编排 | 综合办
审核 | 微信审核组
投稿邮箱 | 386923076@qq.com
康复热线 | 0513-68169399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如皋申丞护理院是上海申丞医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运营的连锁医养融合专业机构之一。建于2011年12月,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设置床位500张。分为单间、标准间、VIP套间、加护间四种房型,是如皋市首家医养康相融合的结合型专业机构,主要面向高龄长者、失能、半失能长者,提供健康保健、未病防治、医疗护理、康复促进、膳食营养、生活照顾、社交娱乐等专业服务。长者在这里从健康到亚健康到发生疾病到终老,均能享受健康、快乐、安全、自由、有尊严的晚年服务。